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暑假期间组织师生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在与学生深入交流、培训分工、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案的基础上,学院邓辰辉博士带领“促籽籽同心 助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实践调研团与“离家雁变还巢凤”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两支学生团队赴洛阳市汝阳县三屯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三屯镇东保村是汝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4800余名居民中有回民群众906人。东保村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做实集体经济、开展数字乡村运营以及乡村产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辐射带动周边12个村共同发展,获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是河南省“同心圆·共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典范,展示了少数民族聚居村带动周边村落发展的创新思路与成功路径。
实践团队首先前往东保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党建文化主题展馆进行参观,重温在思政课上学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内容,深入了解东保村在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党的建设等领域工作现状与突出成就。
随后,实践团队围绕三屯镇乡村产业发展开展深入走访调研。实践团队前往三屯镇东保村扶贫车间——洛阳岛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了解返乡乡贤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的具体情况;前往三屯镇东保村稻田小镇“农业+文旅”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实地观察村集体农业发展现状,了解稻田小镇文旅项目运营模式,体验数字化、科技化农业发展最新成果;前往三屯镇东保村香菇产业园——洛阳荣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观摩菌棒生产线、菌菇培育养殖大棚,了解香菇产业发展现状,感受东保村带动周边村落发展集体经济的成效;前往三屯镇东保村集体肉牛养殖厂——辉煌养殖专业合作社,调研肉牛养殖的经验规律,了解“秸秆-饲料-肉牛-废料”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践团队还前往三屯镇丁沟村非遗产业——李阿婆香包厂,学习汝阳当地非遗香包的历史传承脉络,观摩香包生产线和制作流程,在洛阳市非遗传承人李水琴的指导下,团队同学亲手体验香包缝制过程,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调研过程中,“三下乡”实践团队与三屯镇相关负责人、各企业负责人以及初心农道乡村运营团队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三屯镇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学习初心农道团队在东保村推行的数字化“即时分账”整村运营模式,观摩东保村通过数字化实现集体经济与产业融合、市场对接的实际运作。学生团队还依据自身专业背景、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实际问题,围绕乡村老年人工作生活保障、乡村产业数字化运营管理、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与乡镇管理者、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开展访谈调研。
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党委副书记胡恩立到现场看望和慰问了社会实践团队师生,并与团队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勉励他们要珍惜难得的机会,深入农村多调研、多学习、多思考,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技能、锤炼品格。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苗国强,校团委书记杜怡梅、副书记张垓,汝阳县三屯镇党委书记桑小团陪同调研。